 |
当前位置:
首页 > 土地评估 |
全球化与本土征信业的历史重任 |
www.ju-jia.com 2006-08-03 07:58:47 文章来自:上海居家房产网 阅读次数:1961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随着中国银行境外上市步伐的加快,信用评级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正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是,德勤渎职导致其服务对象损失2亿美元、安然事件中安达信倒闭,应该引起我们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警觉。 在中国有关会计服务行业几乎被所谓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垄断的情况下,新兴的本土征信业应肩负起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历史重任。 征信业是包括了资信评估、企业征信(商业征信)、个人征信,及其有此三个子行业衍生出来的信用管理、信用策划、信用培训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征信业,既服务于金融,也服务于生产,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业,中国本土征信业的国际化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引进外资到引进外资与向外投资并举的历史阶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内企业需要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关信用信息进行掌握和了解,才能做出较为科学的决策。但是,现在中国本土征信业的活动范围仍主要局限于国内,其国际化仍主要表现为从国内向国外的投资者、商品交易者提供信用信息,还未能够从世界其他各国获得相应的信用信息,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更谈不上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性报告支持。 由于中国的本土征信未能伴随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同步发展之时,中国每年因为出口产生的海外坏账在300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2400亿元。虽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对包括日本、美国等60个国家所存在的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级,但也只是国家主权性质的信用风险报告,缺少产业和企业层面的信用报告。 不仅在国际贸易中需要中国本土征信业的发展,在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活动中,更需要中国本土征信业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和国际投资服务。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国储铜”事件,既是因为不熟悉国际交易规则的结果,更是因为不掌握国际信用信息的结果。中国目前对外国际投资和金融活动还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居民和企业投资于国际证券及其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为保障国内投资者的利益,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投资风险服务,中国的资信评估业责无旁贷。 资信评估不仅维护着国内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标示着本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的话语权。在国际金融工具的定价中,资信评估的等级与金融工具的利率存在密切关系,信用等级越高、利率越低,信用等级越低、利率则越高,这遵循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但是,在国际资信评级中,以美国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基本垄断着资信评级业务的状态下,不能排除主客观上伤害中国金融工具发行者的利益,甚至国家或区域利益的可能。由于德国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德国企业接二连三被标准普尔降低信贷评级,由此导致包括最大的钢铁商ThyssenKrupp在内的相关企业股价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鉴于美评级机构对中国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2002年7月,香港交易所不得不与标准普尔签署合作协议,创立一系列以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为成份股的新指数系列。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国吸引的FDI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际资信评级机构不断调高中国国家主权信用等级和有关金融机构的等级,国际游资进入中国的数量也在螺旋的轨迹上不断增加,国际游资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冲击也会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评级机构是否会再次扮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还难以下定论。但是,无论所谓的国际评级机构会如何,中国资信评级业应肩负起保卫国家利益的重任,向国际市场清晰传递中国金融信息,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利用本土征信业“涂脂抹粉”,毕竟无论对中外征信企业,诚信都是最根本的基石。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
|